九旬老人带着子女向肛肠科送上两面锦旗
九旬老人带着子女向肛肠科送上两面锦旗
已经90高寿了,曾是大学教授,工程师,退休30年了。 出院当天早上八点不到,正逢肛肠科交班的时候,姚大爷出现在医生办公室门口,满脸慈祥,手里拿着锦旗,客气的说:“对不起,打扰大家了,感谢大家这些天的关心照顾,我恢复的非常好,很感谢大家”。 说完,子女还朝医生深深鞠躬致谢。
当天的早交班的气氛瞬间轻松愉悦起来,主任接过锦旗,展开一看,里面有2面,医生和护士各送了1面;我们肛肠科建科20多年来,每年都收到不少锦旗,积累下来的锦旗放不下,很多都卷起来存着;但在我的印象中,一个病人同时送2面锦旗,还是很少见的。
这个冬天的早晨,我们现场的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感到特别温暖。
姚大爷老伴去世后,身体一直不太好,合并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COPD等基础疾病,3年前因为脑梗塞还做过支架介入手术,以前还因胃溃疡穿孔和腹股沟疝开过刀;平时稍微活动后就有点喘气,走路也有点颤颤巍巍的,生活难以完全自理,家里专门请了保姆照顾他;如今子孙满堂,家境优越,可以安享晚年了。3个月前姚大爷发现总是大便出血、并且大便次数增多,还觉着总解不干净,越来越厉害了,20多天前家人领着在杭州多家省级大医院看过,发现是直肠癌,需要开刀。
可老爷子年近九旬,一堆的毛病,平时吃药都跟吃饭一样,姚大爷子女也知道这种病,不开刀就是“死缓”,子女也担心父亲开刀身体“吃不消”,同时对于医生也是需要承担很大的手术风险和压力。
姚大爷经人介绍,慕名来到我院肛肠科,杨关根主任和沈忠副主任也同样感到了极大的压力,从心里不愿接这个“烫手的山芋”。 老人毕竟已经快90高龄,坦白一点儿说,一支手术中的麻药都可能要了他的命。现在的医疗环境下,放弃手术对老人来说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,但对于医生来说,肯定是最安全的选择。
在子女的理解下,杨主任最后还是建议手术治疗。经积极术前准备,后来做了微创手助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,手术很顺利在ICU过渡了3天,后来一般情况基本稳定后转回肛肠科病房,术后的护理也颇费心思,虽然姚大爷恢复的明显要慢些,但术后恢复的非常好,没有并发症,这也让医护人员一直以来如坐针毡的心情放松了下来,颇感欣慰。
在一个多月前,科室同样收到了一位患者送来得两面锦旗,那是一位65岁的女结肠癌患者,她不仅手术顺利,术后还坚持完成了12周期辅助化疗,恢复的很好。医护人员和她一起在同一个战壕里与疾病顽强斗争,半年来,彼此渐渐成为了朋友。
通讯员微评:
家属给了我们最珍贵的勇气和信任!
正是家属们的理解和支持,才能让医生们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名誉与病人的生死连在一起,专心投入到救治中去。也正是因为医患之间的信任,才最终携手化解了诊疗过程中的一个个危机,为病人争取到了生的希望。
我从来不把患者看做上帝、也不是消费者。患者来医院看病,寻求医生的帮助,不是来医院吃饭、住宿、买东西的。我一直认为,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是患者和医生。因为好朋友可以在关键时刻借给你钱,但医生可以在关键时刻救你的命。因为把对方看做朋友,患者康复后每一丝笑容都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奖赏,这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。
很多时候,我更愿意把患者看做自己的“孩子”,无论老幼。每次查房,当看到“孩子们”或会心微笑,或安然入睡,总感到一丝丝欣慰。当他们病情突然加重、甚至生命垂危时,我们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,一起努力渡过难关。虽然努力也许面对的是失败和无奈,但看到我们的真心付出和陪伴,他们会少一些无助和恐惧。
医患沟通不是简单的文字和语言的对白,也不是签字画押,而是心灵深处的交流,医生和患者之间必须共同协作,互相理解,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完善甚至修正方案,才能让患者得到最好、最合适的治疗。